当前位置:奈落>历史军事>亮剑之敢死营> 第9章 数据变了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9章 数据变了(1 / 3)

有人说在第2次世界大战当中,如果平均算下来的话,每3万发子弹才会打死一个人。 当然那只是数学,而不是现实。 现实就是日军的老兵几乎每个都是神枪手,贫瘠的资源也不允许日军的士兵如此浪费。 所以基本上他们开枪,很大程度上必咬肉,这也是某些时间段,一个大队就可以追着中央军一个师跑就是这样。 除了因为空中有日军的飞机以及大炮坦克这些原因之外,日军士兵的枪法也是最重要的原因。 但是距离一拉远,就算是枪法再好,也没有办法再造成伤害。 拿上布条,把自己肩膀的伤口缠上一圈之后,陈山河才松了一口气。 果然自己印象里面的处理方法还是可行的,那哗啦啦直流的鲜血终于被压着满满的停了。 看了看山上,两边都出现了日军模糊的身影,太远了,能看到人隐隐约约的轮廓,但已经看不太清了。 但就算看得不太清了,也能隐隐约约的看在日军从山上追过来,这要不是山壁太过陡峭他们下不来,估计现在已经跑下来了。 陈山河回头看了谷口,发现日军并没有从谷口处进来,也许是不敢探头查看情况,也许是查看了,以为那里还有。 但究竟是怎么样,他也看不太清了,因为太远了。 这个时候他要做的就是趁机脱身,二话没说,扭头就走。 这个时候再不跑可能就被黏住了,所谓双拳难敌四手,你就一条枪,日军现在少说也有七八条枪。 自己又不是燕双鹰……嗯……燕双鹰是谁? 自己为什么要突然想起这么个人,他很厉害吗? 兴许是自己的脑子恢复了一些,想起了一些比较重要的人物。 他一边这么想着,一边拎着枪飞快的奔跑,心说都这么长时间了,这些村民们应该也跑出了好远了吧! 但是,当他走到这个山谷深处,看到山壁斜坡上蜿蜒曲折的小路内,一群村民正背着锅碗瓢盘臃肿蹒跚的往上走时,他心凉了。 这么长时间,才走了那么点距离。 走在最后的是老秀才,和他的孙子。 老秀才听到他奔跑的声音,回头看见他,先是满脸的惊喜,然后马上变成了惊慌。 “山河,你没事太好了,现在情况如何?” 陈山河快步跑过来:“秀才公,怎么才跑到这儿?” 老秀才一脸无奈:“这带着锅碗瓢盆,搬搬扛扛的,还有鸡牛猪羊,如何能走快!” “日本人要追上来了,除了吃的能扔的就扔了吧! 命都没了,搬那么多东西又有什么用?”陈山河有些无奈地大声说。 老秀才也没有办法:“山河,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儿,乡亲们要是扔下这些东西,过不了几天就会饿死! 就算躲过了日本人又如何,与其被饿死,还不如被日本人一枪打死来的痛快!” 老秀才说的话也不无道理,可能对于陈山河来说,他从来没想过这个问题。 但是百姓们关乎自己身家利益,或者生命安全,他们也是有自己的想法。 如果抛下了所有东西,比如说粮食,比如说鸡鸭,比如说牛羊。 他们就算逃脱了,也活不到三天。 如果仅仅是拿着少量的粮食离开,把鸡鸭牛羊扔掉,他们吃完粮食之后,也活不了多久。 在这个世界没有人去救济他们,没有谁有这个余力来救济他们。 没了就是没了,饿死就是饿死了。 只有赶着牛羊鸡鸭猪狗,哪怕逃到了别的乡镇,也可以拿这些牛羊鸡鸭猪狗去换粮食。 这才是活命。 这是这个世界百姓的无奈。 如果此刻陈山河还有记忆,他也许会感叹,以前在电视上看八路军撤离百姓看是很简单,原来在简单的表象底下要管的事情,要考虑的事情有这么多。 那怎么办? 难道要扔下他们不管吗? 不管是失忆前的退伍老兵陈山河,又或者是失忆后,被那张白纸上的字重塑了性格的陈山河,都不会做出扔下百姓不管的决定。 陈山河回头看向两边山梁上,那几个日军已经快马加鞭的赶过来了。 虽然山梁上没有路不太好走,他们过来的时间可能并没有那么快,但终究是会过来的。 如果等他们过来,百姓们还是挤在这条小路上蹒跚而行的话,到时候可就是一锅端了。 陈山河看了一眼,所有百姓的身上,然后指着山梁对老秀才说:“秀才公,看得见那些日本人吗? 他们赶过来不会超过半刻钟,虽然山上难走。 而且从山谷往这边追过来的,也不会很久,如果他们一来,那我们可能就要被堵在这里瓮中捉鳖了! 这个时候,就算是再舍不得,该扔下来的一定要扔! 你像那位大娘,那些锅碗瓢盆拿来干嘛?现在是逃命啊! 先放在这,等日本人走了再回来捡就行! 你看那位大姐,她身上的包袱也太大了,怎么还有一匹布,拿上粮食就行,先把衣服和布扔草丛里,等日本人走了再回来捡就行! 你赶紧去安排这些事,除了吃喝,以及鸡鸭牛猪狗,别的该扔下都扔下吧! 还能回来捡嘛!” 这些话他去说是不合适的,没有村民会听,只能老秀才来说,这些村民才勉强听。 哪怕日本人已经跟在身后了。 孙石匠离在这不远处,也看到了山梁上隐隐约约的日军身影,赶紧站出来对老秀才说:“山河说的对,秀才公,你赶紧发话让乡亲们放弃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就拿粮食和鸡鸭猪狗牛就行。 甚至猪牛都可以不要,先放在这儿,我们现在是逃命啊! 我去说吧! 他们要是不听,我抽死他们!” 老秀才也点头:“还是我就去劝劝!” 不只是孙石匠看到了,老秀才那个老花远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