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奈落>都市言情>异世卡斗> 第215章:求道之法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15章:求道之法(1 / 2)

且说姜军也不知道受到了什么影响,整个人的神志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几乎就要被杂乱的负面情绪所控制的时候。
眼前似乎出现了九彩天柱那奇异的模样,却是不知道会产生什么效果。
权且不说姜军的情况,来看这些负面情绪的来源。
释迦牟尼佛祖掌中佛国已经不仅仅是让他们去体验掌中佛国世界的情况,其中深意就连释迦摩尼自己可能都不清楚。
掌中佛国世界之中,似乎是针对三个人的不同情况,产生了对应的世界来影响他们的神志,甚至可以说是针对他们的情况而展开的。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此刻的菩提树人却是一片的恬然自得,好似庄周梦蝶,完全迷失在这样恬淡意境之中。
不得不说,这掌中佛国的针对性是太强了。菩提树人这家伙虽然明悟佛法甚至在很多时候都是本能的保持平静。但是,如此的状态却是更加适合平和的环境,不需要什么大风大浪,也不在乎什么建功立业
等等,只要安安稳稳的过日子怕是就是他最适宜的地方。
不单单是特性的原因,理论上来说,草木之精只要不是特殊情况的,基本上都是比较平和的不喜欢争斗的存在。
所以说,这种情况下,正如眼前的一幕一样,菩提树人已经完全迷失在这样的环境里面了。甚至连他自身清心明神的特性也不能够帮到他。
另一方面,出现在弥勒佛面前的则是佛门著名的八十一难云!佛陀八十一难云并不是所谓的西天取经八十一难,而是指的佛陀成道前在菩提树下悟道,在即将得道的关键时刻,异世天魔降临劫难,以九九八十一难轮回世界
迷惑释迦摩尼,企图使他迷失在某一处世界之中不能自拔。
如此劫难化身之法,也就成为了佛门考验修士的一道关卡。
比如观音的八十一化身,普渡慈航、南海观音、送子观音等等,都是观音在成道劫难或是三千大千世界之中的劫难化身。
还有像是著名的‘阿难的爱情’、‘大雪山孔雀明王’等等,都是这样。
要知道,即使是释迦牟尼佛祖也是在菩提树下,保持清明,又有开创佛门大道的气运庇佑,方才度过劫难,证道佛陀的。
而现如今,弥勒佛面对的不是别的,正是释迦摩尼成道经历的劫难。
弥勒佛号称未来佛,佛陀入灭后,乃是在摩诃迦叶继承佛陀尊位,直至阿难成为弘法继承者,始入鸡足山入定,以待弥勒佛出世,方行涅槃。也就是说,号称未来的弥勒佛究竟有没有迎来真正属于自己的劫难还未可知,所以即便是面对的仅仅是释迦牟尼劫难的虚影复制品,弥勒佛却也深陷其中,一时
半会是难以恢复过来的。
事实上,不说此刻弥勒佛已经深陷其中,不能自持,即便是弥勒佛能够保持清醒,怕是不去彻底经历一次九九八十一难是不会舍得出来的。
至于王肃,却是三人之中最为危急的一个,情况却是出乎预料的糟糕。从根本上来说,就算是掌中佛国用来对敌,释迦牟尼佛也不可能让自己的神通成为杀人的工具,所以说掌中佛国虽然有些针对思想的弱点甚至是拷问本心,但是
却不会把人逼到绝路上来。
但是到了王肃身上则就不然了。儒门修士虽然正气凛然,浩然正气天下无双。但是所谓史笔如刀,口诛笔伐,很多时候他们反而是逃不脱自己的门槛束缚。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
天地君亲师!
忠孝礼义廉!
儒门的道德尊则规范之所,比起佛门四大戒,八大条是犹有过之。
生我所欲也,义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
然则,世间的取舍却不是如此简单的一句话就能够说明的。
不说岳武穆的忠君与舍生,因为岳武穆对于天地君亲师的轻重态度和先期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看法严重矛盾了。
儒门大贤,真正应该效忠的不是天子,天子天子不过是天下万民之子,真正应该负责的却是天下万民。
即便是不说后期,三国时期,武侯出征岐山,也有被司马仲达以反间之计谋划,被后主一纸诏书召回京城的事情,可见其中的利害。
若是面对如此抉择,王肃也不外乎是进退两难。
若是再加上奉旨而退就要舍弃城中百姓,王肃面对的困难就更加严重了,究竟该何去何从?这还仅仅是忠的问题,古语有云,忠孝不能两全,忠义不能两全。基本上,用到这种说法的时候,不是要大义灭亲就是要割袍断义,个人的荣辱自然是不可能超
越集体的安危的。
但是若是用到这里,是不是王肃他们都要为汉室陪葬?
这明显又是和王肃此刻的行为相违背的。但是从古代先贤的角度来说,核心的问题却并不是忠,而是仁。
从仁义的角度来看,他们需要在意的并不是君主的好坏,否则,天下儒士不是都应该归附到仁义著称的刘皇叔旗下了吗?
他们更多的也许是应该关注在一个君主对下属人民的贡献上。穷兵黩武,穷征暴敛的这种君主自然不可取。所以曹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